上漿溫度一般都在95 X: 以上,導致漿紗生產的能耗高。部分糊化技術為糊化度淀粉漿液的制備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,這種方法 改變了淀粉漿液單一溫度調漿的傳統形式,可制 備出黏度更低、性質穩定、低溫不凝凍和剩漿易儲 存、可直接采用原淀粉上漿的高濃度淀粉漿液。 這種漿液制備技術可以實現中溫調漿、室溫上漿, 進而可在較大程度上降低漿紗生產成本。本課題 組對部分糊化玉米淀粉漿液的制備和黏度性質以 及漿液性能進行了詳細分析,為部分糊化淀粉漿 液的優良特性尋求理論依據[1]。但部分糊化淀粉 漿液的黏度與其他性能指標間關系的密切程度, 尚需通過系統分析進行進一步定量說明。
本文采用蒸汽升溫方式分別在62 °C?67 ’C 下制備了 6種部分糊化淀粉漿液,對這6種部分 糊化淀粉漿液的黏度、糊化度、結晶度、粒徑和膨 脹勢進行了測試及分析,構建了部分糊化淀粉漿 液的評價分析方法,為部分糊化淀粉漿液的制備 及黏度控制提供參考。
1試驗部分
1.1試驗材料與儀器
玉米淀粉(山東鄒平天美紡織助劑有限公 司)。DF-lOls型集熱式磁力攪拌器,自制簡易蒸 汽發生器,DV-C型數顯黏度計,Q200型DSC差 示掃描量熱儀,TG16-WS型臺式高速離心機,D8 型X射線衍射儀,S3500型激光粒度分析儀。
1.2部分糊化淀粉漿液的制備
采用蒸汽升溫法制備:室溫下配制100 mL 質量分數10.0%的淀粉乳液,置于磁力攪拌器中 攪拌升溫,待漿液溫度升至55 X:時關閉水浴加熱 開關,立即導人蒸汽,利用蒸汽將淀粉乳液加熱升 溫至62 "C,停止導人蒸汽,進而制得62 T部分糊 化淀粉漿液,記為S"62。采用同種方法,分別在 63 'C?67 "C制得部分糊化淀粉漿液,記為S-63、 S-64,S-65,S-66,S-670 1.3淀粉漿液黏度測定
采用DV-C型數顯黏度儀對制備的部分糊化 淀粉漿液黏度進行測定。測試條件:60 X:保溫, 61號轉子,100 r/min的轉速。
1.4糊化度測定
采用Q200型DSC差示掃描量熱儀對部分 糊化淀粉漿液的糊化程度進行測定分析。淀粉與
蒸餾水用量比為1 : 3(W/u),將密封坩堝避光平 衡放置4 h。測試條件:升溫區間30 X:?100 X:, 升溫速率10 'C/min。糊化度GD按下式計算。 GD=[(AHns-AHts)/AH„5]X100% (1) 式中:AHns為未經加熱處理的原淀粉熱吸收 焓,部分糊化原淀粉熱吸收焓。
1.S結晶度測定
X射線衍射測試條件:〇!靶Ka射線,管壓 40 kV,Ni 片濾波,波長為 1. 540 SXICT1。m,管 流30 mA,發射及防反射狹縫1°,接受狹縫
0.2 mm,衍射角(20)的旋轉范圍3°?40%掃描速 度2°/min。應用JD801形態學圖像分析軟件,計 算相對結晶度[2]。
1.6粒徑測定
采用美國S3500系列激光粒度分析儀進行粒 度測試。取10 mL質量分數為10. 0%的部分糊 化淀粉漿液,去離子水稀釋至100 mL。將稀釋后 的待測液滴人激光粒徑儀樣品池中進行粒徑測 試,以體積平均粒徑來表示淀粉顆粒的平均直徑。 1.7膨脹勢測定
膨脹勢是反映淀粉在糊化過程中的吸水特 性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部分糊化淀粉漿液中 淀粉顆粒吸水膨脹后所具有的懸浮特性。取 10 mL部分糊化淀粉漿液于10 mL離心管(離心 管質量為灰3)中,8 00〇1:/〇^11離心4 111;11。去除 上層清液,稱取下層沉淀與離心管總質量Wi,將 下層沉淀在105 X:烘箱中干燥至恒重記為W2[3]。 膨脹勢SP按下式計算。
SP=(Wl-W3)/W2(2)
2結果與討論
2.1分析對象
蒸汽升溫法制備的部分糊化淀粉漿液的性能 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。
表1部分糊化淀粉漿液性能測試數值
試樣黏度/mPa • s糊化度/%結晶度/%平均粒徑/pm膨脹勢
S-624.10 士 0.1025. 57土 1.1832. 9644. 542. 87 士0.03
S-634. 93士0. 2055.17 士 0.8228.8564. 093. 43 士0.04
S-645. 77士0. 2072. 22士0.2523.08• 76.13 14.42士0.08
S-658.10 士 0.5079. 32 士 1.07,16.45106.14. 59 士 0.03
S-6613, 20 士 0.9081. 21 士 0.8912.07173.15. 16士0. 05
S-6730, 50士 1.9091.12 士 0.259.37194.56. 00 士 0,14
【36】
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
由表1可知,隨著制備溫度的提高,部分糊化 淀粉漿液的黏度、糊化度、平均粒徑和膨脹勢均呈 增加趨勢,而結晶度則呈減小趨勢。
2.2相關性分析
為了準確研究漿液黏度與其他各項性能指標 之間的關系,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表1中的測 試結果進行相關性分析,通過相關系數可以衡量 變量間相關關系的密切程度,且用一個相對數值 表示出來。結果如表2所示。表中*表示a =
0.05水平上的相關顯著性,* *表示a = 0. 01水 平上的相關顯著性。對于《 = 〇. 05(即相當于所 構的置信區間有95%的概率含有相關性顯著)而 言,表明若抽取1〇〇個試樣進行假設相關性檢驗, 得到假設變量間相關的次數<95次。同理a =
0.01(相當于所構的置信區間有99%的概率含有 相關性顯著,即高度顯著)表示得到變量間相關性 次數<99次[4]。
表2部分糊化淀粉漿液黏度與其他測試性能的相
關性
指標泊松相關系數顯著性(雙側)
糊化度0.7280. 064
結晶度一 0• 835 *0.019
平均粒徑0.932 * *0. 002
膨脹勢0. 901 * *0.006
由表2可知,黏度和糊化度的相關系數較低, 為0. 728,在a = 0. 05水平上不存在顯著的相關 性。漿液制備過程中,漿液黏度隨制備溫度升高 而緩慢增大,而漿液糊化程度卻迅速增加,這與特 殊的制備方法(漿液先升溫至55 °C,停止外部水 浴加熱,然后通過蒸汽管向漿液中導人蒸汽)有 關。因導人的蒸汽溫度較高,使處于可逆吸水狀 態、發生有限膨脹的淀粉顆粒迅速糊化,在淀粉漿 液中產生大量結構完整的糊化顆粒,進而可以解 釋漿液黏度隨制備溫度的升高而增加緩慢、但糊 化度增加迅速的現象。因此部分糊化淀粉漿液黏 度與糊化度隨制備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變化趨勢 明顯不同,所以部分糊化淀粉漿液黏度與糊化度 間沒有顯著的相關性。
黏度與結晶度的相關系數為一〇• 835 *,在
0.05水平上呈顯著負相關。漿液的黏度隨制備 溫度的升高而增大,與此同時漿液中淀粉顆粒有 序的結晶結構被破壞,致使淀粉結晶度隨制備溫 度的增加而降低,且各自變化規律相似,但變化的 正負方向不同,因此漿液黏度與結晶度呈顯著負 相關。
黏度與平均粒徑、膨脹勢間的相關系數均較 大,分別為〇. 932 * *、0• 901 * *,均在0. 01水 平上具有極強的顯著正相關性,由此可見黏度與 平均粒徑、膨脹勢之間呈高度正相關。這是因為 蒸汽升溫法制備的部分糊化淀粉漿液中仍存在未 完全糊化的淀粉顆粒,使得漿液黏度值低且波動 不大,但是漿液中存在數量較多的處于未糊化向 糊化階段轉變的過渡態淀粉顆粒和糊化且未瓦解 的體積較大的淀粉顆粒,使部分糊化淀粉顆粒的 平均粒徑、膨脹勢隨制備溫度的升高而發生有限 程度的增加,且黏度與平均粒徑、膨脹勢之間的增 加趨勢較為相近,因此黏度與平均粒徑、膨脹勢之 間呈極顯著正相關。
2.3回歸分析
對部分糊化淀粉的漿液黏度(工)和糊化度 (%)、結晶度(%)、平均粒徑(%)、膨脹勢(%)之 間進行線性回歸分析,得出如下回歸模型:
3^1 =1. 210x + 52. 910(i?? =0. 530, Szg. 1 =
0.064)(3)
yi =-0. 577x + 27. 365 (Rl=0. 697, Sig. 2
= 0.019)(4)
3^3 =-9. 616x+15. 468 (Rl=0. 869,Sz^. 3
=0. 002)(5)
3^4 =—9. 616J:+15. 468 (R\=0. 812, Sig. 4
=0. 006)(6)
根據SPSS分析軟件可知,J?2為回歸分析的 決定系數,可以說明自變量和因變量形成的散點 與回歸曲線的接近程度,其數值在〇?1之間,記 越接近1,說明回歸性越好。Sig.值是回歸關系 的顯著性系數,S4. <0• 01,說明二者回歸關系 極顯著;若〇• 01<Sig. <0• 05,說明二者回歸關 系顯著,建立的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;若Sig. > 0. 05,說明二者無顯著性或關系較弱[5]。
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,黏度與糊化度間回歸 分析中Sig. 1 = 0.064>0. 05,說明黏度對糊化度 無顯著關系,爿 1建立的回歸關系無效;黏度與結晶 度的Sig. 2 = 0.019<0.05,黏度與結晶度間關系 顯著,但招值相對較小,因此二者回歸性不高, 即回歸擬合優越度差;黏度與平均粒徑、膨脹勢間 的Sig.值均小于0.01,同時i?2值均相對接近1, 說明黏度與平均粒徑、膨脹勢間呈極顯著相關關CV值 13. 28%,一50%細節 12 個/km,+50%粗 節89個/km,+200%棉結112個/km,毛羽指數 H 2. 7。實測捻系數361,捻度不勻率3. 7%。
4其他技術措施
原料選配時要選擇色澤穩定、疵點含量低、有 色粉塵少的化纖。
當需要微調紗顏色時,可先將紡出的A熟條 或B熟條按設計定量做成粗紗,再調整第二種粗 紗定量,試紡兩錠后上細紗紡紗,通過試織與確定 樣比照,即用調整第二種粗紗定量的方法來修正 彌補AB紗的風格。
由于AB雙色紗是由兩種顏色的粗紗同時喂 人紡制而成,粗紗重量不勻及條干不勻將直接影 響成紗中長片段色澤均勻度。控制好粗紗的重量 不勻首先要控制好熟條重量不勻,要將AB雙色 紗熟條重量嚴格控制在±0.2 g/5 m內,粗紗條 干CV在8%以內,超出者不得流人下一道工序。
細紗生產要做好以下工作:細紗上機前各部 位要徹底做好清潔;細紗機上A、B粗紗排列一定 要統一,便于檢查、更換粗紗,可有效防止AA或 BB紗的出現;AB粗紗分別喂人喇叭口,排列統 一,不可兩紗同穿一眼;A紗、B紗交叉要及時分 開,使其平行;斷頭后接頭前應先將細紗管上的單 色紗清理干凈,等前羅拉AB須條完全出來后再 接頭,減少單色紗的存在;生頭紗不能用其他品 種,否則會造成絡筒工序無法清除的紗疵;細紗捻 度不勻率控制在3%之內。
5結束語
我們在生產集聚賽絡紡AB雙色紗的過程 中,通過采取一系列工藝技術和管理措施,生產的 粘/滌70/30 11. 8 tex AB雙色集聚賽絡紗質量 穩定,滿足了用戶需求,企業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 效益。通過生產實踐我們也體會到,要生產好 AB雙色紗,配色和對色是基礎,工藝和管理是關 鍵,環環相扣,不能疏忽。在生產實踐的基礎上, 要將提髙員工責任心與強化檢査考核相結合,制 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,并嚴格貫徹實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