淀粉是綠色、環保化學工業品的重要基石之一。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產國,淀粉資源非常豐富,總產量已超過200萬內。
利用淀粉的高分子特性,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,再通過聚合、酷化、氧化、醚化、接枝聚合等化學反應導入新的化學基團,可產生出許多淀粉衍生物,至今世界上由淀粉派生出來的化工產品達500種之多。
隨著高分子有機化工主要原料石油和煤日趨緊張,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,導致人們轉向淀粉等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。可生物降解,對環境無污染的天然再生資源的利用、研究和開發。近十年來,國外對淀粉化工的研究十分活躍,已開拓了許多新的領域,一大批以淀粉為基本原料的綠色化學品脫穎而出。
羧甲基淀粉是精細化工的重要產品之一,它是以玉米、馬鈴薯、紅薯等淀粉為原料深加工而成,廣泛應用于石油、采礦、紡織、日化、食品、醫藥等行業,有“工業味精”之稱。
羧甲基淀粉鈉(sodiumcarboxymethylstarch),又稱羧甲基淀粉醚或淀粉乙醇酸鈉,簡稱CMS,是一種用羧甲基醚化的變性淀粉。聚合度大于200。CMS外觀為白色或微黃色無定型自由流動不結塊的淀粉狀粉末。無臭、無味、無毒,常溫下溶于水形成透明黏性液體,呈中性或微堿性,具有良好的分散力和結合力。CMS略有咸味,不溶于醇及醚,在冷水中迅速成稠狀膠體溶液,膠體溶液遇碘成藍色,有鈉離子的反應,溶液在pH值2-3時失去黏性,漸有白色淀粉沉淀,CMS比CMC更均勻細膩,其吸水及吸水膨脹性較強,黏度高,黏著力強,化學性能穩定,乳化性好,不易腐敗變質。
水溶液的穩定性能優于CMC,CMS還能與二價、三價金屬離子鹽生成不溶性沉淀物,CMS最重要的特性是水溶液的黏度,主要取決于聚合度、取代度及雜質含量、溫度、濃度、pH值等,平均聚合度大的取代度高,水溶液黏度大,在增加溫度,特別在雜質含量高時其黏度下降快,pH值為6時的黏度最大,當pH值小于6時發生水解,此時黏度急劇下降,當pH值大于9時,由于聚合度下降也導致黏度下降。
玉米淀粉為生產CMS的重要原料。我國為世界玉米的生產大國,產量僅次于美國。特別是東北地區,盛產玉米。在吉林省,近年已將建成亞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。我國有豐富的淀粉資源,淀粉的深加工己形成一大支柱產業,其市場發展潛力巨大。
羧甲基淀粉是以淀粉為原料,經醚化反應,再經中和、洗滌、離心分離、干燥等工序生產出的醫用和食用產品。
淀粉顆粒中既有結晶區,也有非結晶區。非結晶區呈無規則排列,且結構松散,故為易于發生化學反應的薄弱區,使用NaOH溶液浸泡淀粉,促使淀粉溶脹,使NaOH小分子向顆粒內部滲透,與結構單元上的羥基反應生成淀粉鈉鹽。它是醚化反應的活性中心,此過程同時進行淀粉的堿性降解反應,淀粉鈉和氯乙酸鈉在堿性條件下發生醚化反應生成CMS。
通常是由淀粉與氯乙酸或其鈉鹽在堿性條件下進行醚化反應制得的,按所用溶劑的不同可分為水溶媒法、有機溶媒法、半固法和固法等四種,其中固法反應條件溫和、操作簡單、烘干速度快、能耗低、無三廢污染、生產成本低,為其最主要的生產方法。
水法是指以水作為反應介質,淀粉以懸浮顆粒的狀態與氯乙酸反應,氯乙酸和片堿以水溶液的形式引入。水法雖然克服了干法取代基分布不均勻的缺點,但也只能生產低取代度(DS)小于0.2不溶于水的產品。
以水作為反應介質,其工藝是在反應器中加入水作分散劑,在攪拌下加入淀粉,在15℃下攪拌15min后加人NaOH進行活化,再在20℃下攪拌30min,加入氯乙酸進行醚化反應。反應完成后,液固分離,其固體用5%的鹽酸洗滌至pH值為7,最后在50——80℃下烘干即得產品。
其工藝條件:投料比為水:淀粉:NaOH:ClCH2COOH為100.0:25.0-40.0:0.6-0.8:1.3-1.6,反應時間為5-6h,反應溫度為65-75℃。缺點是氯乙酸消耗大。
反應中有水參加,水是極性溶劑,可攜帶反應劑滲入淀粉內反應。制備DS為0.2的CMS時,產物不溶于水,可直接成顆粒。如制取DS大于0.2的CMS時,因CMS溶于水,選用NaCl或Na2SO4使鹽析,乙醇洗滌,可得酥脆的CMS。該法產品含鹽,成本低。如要較大的DS,則需水較多,但易糊化凝膠。于捏合機捏合成團塊,攪拌阻力大,在400L反應器中攪拌電機需20kW。反應后期加分散劑使團塊分散為碎塊,再烘干、粉碎。該法醚化劑利用率不高,產物色澤深,可供鉆井使用。
以馬鈴薯淀粉為原料,采用淀粉交聯、醚化復合變性方法合成崩解羧甲基淀粉,最佳實驗條件是:淀粉30.0g,氯乙酸5.0g,環氧氯丙烷4.8m1,在CMS合成中以水為介質,淀粉在介質中保持顆粒形態,只能制得低取代度的CMS,一般是小于0.7,高取代度的CMS一般采用溶劑法合成,產品收率高于90%。
溶劑法是指以低碳醇(甲醇、乙醇、異丙醇)等作為反應介質,淀粉始終保持顆粒狀態與片堿及氯乙酸反應,反應結束后經中和、過濾洗滌、干燥得到具有原淀粉形狀的產品,該法克服了水法不能生產高取代度CMS的缺點,通過調整配比及反應時間,可生產取代度高低不同的產品,該法惟一的缺點就是溶劑用量大,需回收套用。至目前為止,該法仍是較為實用的生產方法。
用淀粉為原料使氫氧化鈉與氯乙酸進行親核取代反應制取CMS,一般采用的是溶劑法,一次加堿完成,采用有機溶劑作為反應介質,在堿過量的條件下進行羧甲基化,此法由于沒有對淀粉顆粒進行預處理,氫氧化鈉小分子無法進入結晶區,反應僅在非結晶區進行,在堿過量的情況下進行羧甲基化反應,其羧甲基取代度不均勻,由于堿過量,易于發生副反應,生成副產品乙醇酸,使氯乙酸的利用率低,產品黏度低,從而限制了CMS的發展與應用。其操作舉例如下:
例1:先用一部分堿對淀粉進行預處理,使淀粉充分溶漲,而后將氯乙酸和余下的堿加人體系,可使氯乙酸利用率高。分別取一定量的淀粉和乙醇,攪拌分散后加入一定量的NaOH,對淀粉進行堿處理,反應一定時間后,再加入一定量的氯乙酸及NaOH進行羥甲基化反應。反應完畢,用酸中和至中性,過濾、用乙醇洗凈、干燥,即得產品CMS,收率為80%。
反應使用的醇最好是乙醇,可以降低生產成本。例如使淀粉懸浮在乙醇中于常溫下攪拌反應30min,再加入固體氫氧化鈉,在強攪拌下攪拌45min后再緩慢加人氯乙酸持續攪拌30min,于50-60℃下醚化,經反應一定時間后再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,用氯乙酸中和至pH值為6,再用乙醇洗滌得成品。
其具體操作可將淀粉與乙醇攪拌成乳漿狀,將醇液分成兩分。一分加入淀粉醇液中一定時間,另一分與氯乙酸醇液同時加入淀粉乳液中羧甲基化,反應于一定溫度及時間,黏度及DS值合格后,經過濾,濾液經鹽酸或醋酸中和到pH值為7,用80%乙醇洗滌去鹽,離心過濾,濾餅干燥、粉碎、篩選、包裝即得產品。濾液回收溶劑循環使用。
高取代度的CMS的制法是將100份的玉米淀粉分散在100份的水中,再加人氫氧化鈉催化劑13份,異丙醇900份,于30℃下攪拌反應1h,再與240份氯乙酸鈉于35℃下反應3h,生成CMS,取代度為2.3。
例2:將計量后的淀粉與濃度為30%的液堿混合后加入反應釜內,再加人定量的90%的乙醇,攪拌均勻后加入氯乙酸鈉醚化劑,其用量為淀粉的55%,控制投料比為淀粉:氫氧化鈉:氯乙酸為1:2.5:0.6(摩爾)于60℃下反應6-7h,反應結束后,用90%乙醇洗至無氯離子為止,經過濾并于95℃下烘干得成品,產率大于87%。
例3:向帶溫度計、攪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反應瓶內加入精制淀粉100g和乙醇300g,開動攪拌,經攪拌均勻后再于35℃下緩慢加入30%的氫氧化鈉,攪拌堿化1.5h后加入180g的氯乙酸,加料完成后將液溫升至55℃,在此溫度下反應近6h后,將物料冷卻、過濾、將固體用乙醇溶解,鹽酸中和過量的堿,經過濾,用85%乙醇洗滌除去氯化鈉等雜質,經檢測無氯離子后,將洗凈的固體干燥得成品。
例4:向帶攪拌器、溫度計和回流冷凝器的反應器內加入精制的淀粉50g,乙醇100ml,開動攪拌,于35℃下加人氫氧化鈉溶液,控制淀粉與氫氧化鈉的投料比為1:5,經攪拌反應1h后再加人氯乙酸,其中淀粉與氯乙酸的投料比為1:3,再加入催化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,于55℃下反應2-3h后,再經后處理得成品。
例5:將木薯淀粉懸浮在乙醇溶液中,于室溫下攪拌反應30-45min,加入固體氫氧化鈉粉末,在強攪拌下反45min,加入少量氫氧化鈉和水。繼續攪拌,再加熱到50℃進行羧甲基化反應,粗品用氯乙酸中和后,再用80%乙醇洗滌和用無水乙醇洗滌,得成品,收率大于87%。
例6:向帶攪拌器、溫度計和回流冷凝器的反應器內加入玉米淀粉500份、乙醇50份,于攪拌下加入氯乙酸鈉90份,催化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0.05份,于40℃下反應40min后再緩慢加入固醇35份,將液溫升到55℃,在此溫度下繼續反應4-5h后將料液冷至室溫。用氯乙酸調節pH值為7,再經后處理得成品,取代度為0.26。
例7:向木薯淀粉中加入適量氫氧化鈉催化劑,待攪拌分散均勻后,加入0.3g氯化鈉,0.2-1.2ml三氯氧磷,20-30℃下反應35h,反應畢,中和過濾,每次用蒸餾水50ml洗滌三次,80℃烘干,粉碎,得交聯淀粉。將所制交聯淀粉分散于60ml90%乙醇溶液中,待攪拌分散均勻,加入1.2-3.8g氫氧化鈉,40℃下堿化1h,再加入1.4—4.2g氯乙酸,50—55℃下反應4-8h。反應畢,中和過濾,每次用85%乙醇溶液洗滌三次,80℃烘干、粉碎,過240目篩得白色粉末產品。
在三氯氧磷用量不變的條件下,羧甲基淀粉鈉水溶液黏度隨取代度增大而增大。隨著取代度的增大,淀粉分子上所帶陰電荷的數量增多,淀粉原有顆粒的結晶結構被打破,陰電荷的引入使淀粉分子的親水性大大提高,導致羧甲基淀粉鈉水溶液的黏性提高。
例8:向帶有攪拌器、溫度計和回流冷凝器的三口反應瓶內加入分散于100g水中的45g精制后的馬鈴薯淀粉,開動攪拌,經混合均勻后,再加入適量的堿性催化劑和氯化鈉,0.5g的三氯氧磷,于室溫下反應3-4h后,用氯乙酸中和,過濾、水洗、干燥、粉碎得交聯淀粉。再加入150ml95%的乙醇溶解,攪拌均勻,將液溫升到40℃堿化,再加人5g氯乙酸,于55℃下反應5——6h,再經中和過濾用95%的乙醇洗滌,于85℃下干燥,粉碎得成品。
例9:CMS在紙張涂布用作黏合劑,可使涂布效果具有優良的均涂性和黏度穩定性及保水性能,控制黏合劑對紙基的滲透,使涂布后的紙張具有良好的印刷性能。也可制成噴霧漿料通過噴霧處理紙張,以改善機械強度,還具有成本低、穩定性好的優點。
工藝上釆用聚乙烯醇與氧化淀粉,比例按1:6,濃度按5——6%熬制。采用CMS后,聚乙烯醇與CMS配比按1:3,濃度按2.2%,具體熬制工藝如下:
向有效容積為1.5m3的熬制罐中加水約0.5m3,然后開動攪拌器,通汽升溫,同時加入8kg聚乙烯醇,待升溫到沸騰后關小汽門,保持沸騰約30-40min。
將25kgCMS加人容積約0.5-0.6m3的小罐中,加滿水,然后開動攪拌器攪拌約5-10min后泵至(齒輪油泵)熬制罐中。
往熬制罐中加水至總液量為1.5m3,然后升溫至50—60℃,繼續攪拌30min后,過篩即可使用。此法可提高經濟效益。
例10:稱取24g木薯淀粉加入到250ml反應瓶內,然后加入100ml蒸餾水和適量的氫氧化鈉催化劑,攪拌均勻后再加入4ml環氧氯丙烷,在45℃恒溫攪拌反應8-10h后,中和、過濾,每次用蒸餾水90-100ml洗滌3次,在80℃烘干、粉碎,得交聯淀粉。